规划
1932年3月,满铁经济调查会开始编制新京城市规划。随后成立满洲国国务院直属的国都建设局,承担新京“制订到实施规划的全部任务”。4月,成立国务院直属单位国都建设局,开始進行调查研究工作。
1932年4月成立的新京国都建设局组织架构[5]
1932年8月,关东军、奉天特务机关、满洲国国务院三方举行联席会议,对满铁调查会和国都建设局的两个方案进行比较。
11月,国都建设局再次制订城市建设规划范围,确定新京的建设规划区为200平方公里,除近郊农村的100平方公里以外,以100平方公里为建设区域,其中原有建成区域为21平方公里,第一期5年建设区域为20平方公里,规划人口为50万。该规划报请关东军司令部,由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和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最后定案,成为《大新京都市计划》。
《大新京都市计划》由日本城市规划专家设计,参考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、霍华德的“田园城市”理论,以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。在规划中,道路系统采用直角交叉与方格状结合,设置环岛广场,加宽道路设计,绿化带结合公园形成绿化系统。由于大力实施绿化,到1934年整个城区几乎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,因而获得“城市山林”和“森林之都”的美称。1942年时,新京人均占有绿地2,272平方米,超过华盛顿1倍,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,为世界大城市之冠。
新京大同大街
根据《大新京都市计划》,行政中心安排在顺天大街(今新民大街)一带。在此建设满洲国新帝宫、国务院及政府各部。城市中心位于大同广场(今人民广场),周围建有满洲中央银行、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、国都建设局、首都警察厅。文教区设于南岭及协和广场,建设亚洲最大的动植物园和综合体育中心。社交中心规划在盛京大路与和平大路(今南湖广场一带)。日本人娱乐区设于开运街,建有高级饭店、酒吧、赌场、高级妓院、高尔夫球场、赛马场等。中国人娱乐区在“新天地”(今桃源路)。铁路在市区内采用地下通行,交通中心为新京驿(今长春站)和南新京驿(原址现为西解放立交桥),南新京驿规划为大型的国际中心车站。
新京的干道网采用放射状、环状与方格状结合的多心形式,重要路口都设置广场,如直径300米的大同广场、直径244米的安民广场(今新民广场)。道路按不同功能分为主干道(宽26-60米)、次干道(宽10-18米)和辅道(宽4-5米)。干道由绿化带分割为汽车道、公共汽车道、马车及自行车道,两旁为人行道。路旁建筑不得超过23米,办公楼和大型商业建筑要从道路界限后退10至15米。规划建设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,以及环城高速公路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。
新京市地图(图例见描述页)
新京的给排水规划采用分流系统,国都建设局对城区水源进行调查后设计拦截台河为城区供水的方案,日供水能力为4万立方米。排水系统方面,强制推行厕所水洗化,因而使新京成为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。此外利用伊通河的若干支流改造为人工湖,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。同时利用人工湖修建临水公园带。
新帝宫建设用地位于紧邻建成区的杏花村,新宫廷规划面积为51.2公顷,包括大广场、正门、本殿、正殿、宫内府、尚书府及花园。城郊铁路西侧大房身地区另有200公顷的“帝宫保留地”。
按照《大新京都市计划》,新京的公共建筑用地(包括帝宫、机关、道路、公园、运动场)为47平方公里,居住、商业、工业用地为53平方公里。1940年时,新京人口已经突破预定的50万,国都建设局在1941年对原规划进行修改,将市区面积扩大到160平方公里,取消帝宫保留地,在环城绿化带以外建设卫星城,规划人均用地200平方米。
由于战争的影响,《大新京都市计划》并未完全实现,至1944年时,已建成的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,绿化面积为70.7平方公里,道路370公里,公交线路26条,人口121.7万。如果加上驻新京的几十万军队和数十万流动人口,新京市内总人口已逾300万,超过东京市(市区人口),加上不若日本本土被美軍轟炸,号称亚洲第一大都市。[來源請求]由于新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是行政中心及军事指挥中心,因此工业只有食品加工、印刷、卷烟、造纸、胶合板等服务性企业。而军事用地超过原定的9%的比例,在市区周围修建大量关东军营垒、机场、靶场和细菌部队。